香煎野生大黃魚 0

簡介

黃魚也稱黃花魚,大概因為每年秋季,丹桂飄香的季節,也是黃魚上市的時節,所以多了此富有詩意的名字。黃魚生於東海之中,腦袋裡有兩顆堅硬的石頭,叫魚首石,故此黃魚又有石首魚之別稱。

黃魚只是統稱,再細分又有大黃魚與小黃魚的差別,不但個頭形體,肉的質感,以及「家庭住址」都稍有不同。海魚都逃不開「離水即死」的命運,難享蛋家人口福的普通百姓,只能力求新鮮,以季當鮮。好在黃魚本身的鮮美靈魂足以替代不再跳躍的肉身取悅眾口。無論清蒸、煲湯、做羹、紅燒、侉燉都有各自的滋味特點。

我從前是不敢想像海魚煲湯的,總覺不可與淡水魚的新鮮清甜同日而語。有次拜訪一位很善烹飪的朋友,恰好見她用黃魚做湯,魚也不事先煎炸,而是直接丟進滾水,再投入幾粒花椒,滴入幾滴黃酒,水滾過半個小時,便盛進碗內,撒上一小把香菜末,一小撮鹽。味道竟然鮮甜的不一般,每一口都像是一張無形的網,撲捉了整個味蕾神經。當時的我多麼孤陋寡聞,以致吃驚的無法言語。

廣東人料理海鮮那是出了名的有一手,要說哪裡人最善烹黃魚,則寧波人應排在TOP1。居于海產富饒的海濱之城,寧波人卻對黃魚有著超乎尋常,獨一無二的熱愛,超越其他一切海產。在寧波十大名菜中,以黃魚為原料的占了近半數,各種做法不在話下。

寧波人吃黃魚家常做法是鹽酒清蒸,最大限度地保持其自身味道的鮮美。這種做法比較適合肉質相對細嫩的小黃魚,而大黃魚肉質略顯粗老適合煲湯,最好煲到「骨肉皆融,不見魚形,但品魚鮮」的至高境界,也是用來做最出名的寧波美食黃魚面的最佳湯底。

除大量大黃魚外,新鮮的雪裡蕻與鮮筍也不可或缺,三者需歷經長時間地「水溶交融」,才能共同成就濃稠奶白、鮮掉眉毛的湯底。再加之小黃魚與蝦仁炒制的鮮香澆頭、香韌爽滑的麥面,這一碗濃的化不開的黃魚面,每一口都是對味覺的洗禮,就連饕遍珍饈的巨星也為之傾倒。據說在寧波拍攝《長江七號》時,星爺每天都要以此為午餐,原本市井的黃魚面也因此多了幾份星氣。

可惜我等百姓不能達成「想念美食,就即可打著飛的前往」的境地。黃魚沒有上市的季節,魚鯗是另一個「分身」。大黃魚被開膛破肚洗凈晾乾,製成魚鯗,不但方便運輸與儲存,也絲毫不影響口味,最重要的,可以慰藉期盼已久的身心。說到底,這大概皆因黃魚不挑剔的」平民」氣質而成就。

原料

大黃魚 一條, 鹽 10克, 白酒或黃酒 20毫升, 乾花椒 5克, 干辣椒 4顆, 蒜薹 2根(切粒), 紫蘇 3片(切絲), 薑片 適量(以平鋪魚身為準), 香醋 5毫升

步驟

1黃魚洗凈剖開,最好能以用重物按壓平整。

2均勻塗抹鹽、再淋上白酒。

3薑片平鋪在魚身正反面各一層,撒上花椒粒,腌制4-6個小時。

46小時後去除辣椒、薑片,用廚房紙擦去魚身上多餘水分,再風乾1個小時。

5將辣椒、蒜薹切粒,紫蘇切絲,準備充分。

6平底鍋中倒入適量植物油,小火煎炒辣椒、花椒(腌魚時所用)、紫蘇。

7然後轉中火,將魚片朝下放入。 大約2—3分鐘後,翻面煎。

8再過2分鐘,重新翻面,倒入蒜薹。最後沿鍋邊淋入香醋,煎1分鐘即可。

小技巧

腌制黃魚時記得放在陰涼通風處,如需過夜則放入冰箱冷藏,時間不要少於4小時。 腌好的黃魚若沒有時間風乾,可省略此步驟,擦乾魚身後直接煎。 煎魚最好選用平底不粘鍋。切忌操之過急,急於翻面,一定要等魚肉固定成形後再翻面,否則容易將皮沾在鍋上,或者使魚身散架。 淋醋時不要淋在魚身上,要使醋加熱後慢慢滲入魚肉,這樣沒有醋尖酸而只有香味。 如果不用黃花魚,也可選擇其他海魚來嘗試。 辣椒的用量可根據需要自己斟酌而定。

相關菜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