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介
江蘇地區鄉下過年有自己家裡做豆腐的傳統,大概取其"頭富"的口彩吧.八十年代過年也沒啥好菜,豆腐更是不可缺少的.當時是一個村裡租的設備,整個村家家戶戶排好次序,24小時輪流做豆腐,而且家家要自己出人力,磨豆腐,打漿,燒火,豆腐做好用清水養在水缸里,要吃好久.這種豆腐比街上賣的要老,有吃頭,現在很少能吃到了.
原料
主料:黃豆
步驟
1.泡黃豆,豆子是自己家裡種的,記得泡以前要挑一下,雜質,壞豆,再洗一下.大概一夜就可以了,這次我們大概泡了1.2斤干黃豆.泡完再洗一下即可待用. 2.打豆漿,鄉下以前用石磨,後來用粉碎機,家裡只能用豆漿機代替了,大概一份豆,五份水,豆漿機自己帶的過濾網不用,拆掉.打的越細越好,但是注意閱讀豆漿機說明書,不要開太久把機器燒了,還有打時候泡沫很多的. 豆漿機小,要打很多次哦. 3.過濾豆渣:家裡用普通容器盛放豆漿,用鍋子也可以.上面鋪好兩層的乾淨紗布,將打好的漿倒在紗布中,用手將豆漿擠出,這個活有點費力氣的.擠剩下的豆渣我們是扔掉的,其實也可以吃,自己想辦法,如煎成小豆餅,伴在麵粉中做各種麵食.. 4.擠完後就是煮豆漿了 煮漿記得要小火,而且必須有人看著.因為豆漿沸騰是會有很多泡沫,很容易溢出,此時可以小火併將沫子撇掉. 豆漿開後還要多煮個五分鐘以上,煮透,不然會有豆腥味. 大家可以看見我家煮豆漿是分兩鍋的,但以後點鹵又用一個大鍋,猜猜原因? 5.以上就是做豆漿了,要喝趁熱. 現在就是點鹵,滷水是向做豆腐的買的,一塊錢一瓶,大概400ml. 點鹵我們也失敗過,要訣是: 1.溫度,一定要保溫在80度左右, 2.家庭做豆腐量太少,所以點鹵要慢,不然很容易點老;加滷水一定要均勻,不然做的豆腐嫩一塊老一塊.滷水往豆漿中加,一滴一滴加,同時輕輕用勺子往一個方向攪拌,滷水的用量由視覺判斷,當豆漿開始出現絮狀沉澱物,就可以了,再加鹵就是來控制豆腐的老和嫩了. 3.點好後要保溫靜止半小時,讓沉澱反應充分,此時就是家庭的豆腐花了,要吃舀到碗里,加點雞蛋皮,蝦皮,作料... 這是滷水,用這種尖莊酒瓶,好處是蓋子上的冒可以控制流量,注意瓶子標好記號,並防止誤食和小孩拿到 6.準備一個可以濾水的盆,鋪好乾凈紗布,將豆腐花舀到紗布內. 7.將豆腐花用紗布裹好,然後上面用重物壓住以利於把水擠出.我家用的是一盆水.壓1小時即可. 8.這就是剛出籠的豆腐,仔細看,還冒著熱氣呢. 9.做好的豆腐如果不馬上吃,記得切成塊,養在清水裡哦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