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年,中國人想自己闖天下,往往要下南洋。南洋,也就是今天的馬來西亞、菲律賓、印度尼西亞等地。當華人與當地馬來西亞人通婚後,所生的女孩被稱為娘惹(Nonya),男孩被稱為巴巴(Baba)。據說,娘惹們個個都是烹飪能手,她們的菜就叫「娘惹菜」,將馬來菜的奔放與中國餐的內斂調和在一起,形成自成一派的美味。記得去年看《小娘惹》的時候,對其中介紹到的娘惹美食很是好奇了一陣子。但各種香料的名稱令人眼花繚亂,實在不知所云。唯獨娘惹糕點,貌似還可以做一嘗試。
娘惹菜中大多加入椰漿以帶出椰子的香味,娘惹糕也不例外。不過,畢竟我沒有嘗過真正娘惹糕的口味,僅以此為精神寄託吧。
註:因沒有純椰漿,姑且以椰子汁為替代,風味上差不少。不過這次的全脂椰絲相當給力,不僅香濃,而且味美,也算彌補了沒有椰漿的缺憾吧。 口感:介於糯米糕和麻薯之間的甜糯,椰香濃郁。冷卻後比較容易拿取,不像糯米糕那樣粘。
水 132G, 白砂糖 90-100G(按個人口味),, 糯米粉 132G, 粟粉 66G, 椰奶粉 40G, 椰汁 80G, 牛奶 88G, 色拉油 22G, 抹茶粉 5G, 椰絲 適量
1白砂糖和水倒入鍋中,煮沸後冷卻至室溫,備用
2將糯米粉、粟粉、椰奶粉、椰漿、牛奶、色拉油混合,用打蛋器攪拌後慢慢倒入糖水,再攪拌成色澤均勻、呈流動狀的麵糊
3用濾網過濾後,將麵糊分成兩份。其中一份篩入抹茶粉,攪拌均勻成抹茶麵糊。再過濾一遍,備用。這樣就準備了原味和抹茶味兩種娘惹糕麵糊
4取一個耐高溫玻璃盒(我用的是樂扣樂扣的格拉斯玻璃盒),裁出大小相當的不粘紙,鋪墊在盒子底部。這樣,蒸好的糕就可以輕鬆脫模了
5先倒入原味麵糊,輕磕一下以震出氣泡,放入鍋中,中火蒸6-8分鐘,視麵糊已經凝固即可
6冷卻至室溫後放入冰箱冷藏1小時。用抹刀在糕與盒的邊緣輕划過去,用手一提不粘紙,糕就被輕鬆地取出來啦!切成合適的大小,沾裹椰絲後即可食用
1、麵糊蒸製前一定要過濾。否則會有顆粒,影響口感;
2、大火將鍋中的水煮開,之後趁熱入鍋,中火蒸製。
3、如沒有椰奶粉可以不加。
4、因手中沒有椰漿,我這次用「椰樹」椰汁客串了一把。口感上沒有純正椰漿那麼濃郁。如使用椰漿,牛奶量需酌情增加以稀釋麵糊。
5、切前,刀刃適當抹油,以免沾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