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看一個紀錄片,叫「絲綢路上的美食」。嘿嘿~木有辦法,吃貨就是這樣,任何跟美食沾邊的都不放過。不過失策啊,又是半夜看的,看的我是飢腸轆轆,口水直流!看到大盤雞的溯源,就實在忍不住了。第二天就立馬動身,興致勃勃的去買原材料準備做正宗的新疆大盤雞!(額,興致勃勃?你以為你在寫小學生日記啊?!)
新疆大盤雞起源眾說紛壇,比較廣泛的一個說法是說於90年代初期,新疆大盤雞的原創地在新疆沙灣縣,據說出自於當地的一家清真飯館,那家清真飯館以前是做純新疆風味的,改革開放以後,新疆 來了許多四川人,四川人會吃也敢吃,他們很多人都從事著體力活,干體力活的人飯量都很大,怎麼樣吃才能既經濟又實惠呢?四川人和當地人在一起研究、試驗, 終於,用一整隻雞和相關的蔬菜烹飪的美味誕生了,他們給這種美食取名為「大盤雞」,大盤雞誕生以後,很快就以它的味美實惠風靡新疆,近些年傳到內地沿海, 甚至走出國門,傳入國外,從外地來新疆的人,吃過大盤雞的人都說:「新疆大盤雞好吃!」 新疆大盤雞以沙灣、烏魯木齊、伊犁大盤雞最為出名,烏魯木齊柴窩堡有一條大盤雞美食街,血站那邊的大盤雞也很有名,還有就是新疆第一盤了,也不錯,來新疆可以去品嘗一下。
從新疆大盤雞誕生的過程上來說,新疆大盤雞也可以算得上是民族團結的產物,它既有雞塊,又有相關的蔬菜,還有主食;味道上,既有新疆人喜歡的辣味,又有四川人著迷的麻味。新疆大盤雞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與變化,現在,新疆大盤雞已遍布全國,而且出現了很多口味各不相同的大盤雞。
大盤雞的製作其實也是延續了新疆拌面製作的方法。只是吃法有點不同,一個是主食,一個是菜系,一個是直接充飢,一個是先喝酒吃菜再吃主食皮帶面。其實皮帶面也就是中原河南地區的燴麵的面坯。
如果是家人聚餐或款待朋友,來一盤大盤雞,再配幾個素菜,啤酒一喝,那感覺,爽就一個字!(今天急於想吃,拍照手都抖了,拍的亂七八糟~不管了,先吃了再說!)
雞(三黃雞為佳) 一隻, 土豆 3-4個,切成斜刀塊或者厚片狀, 青辣椒 3-4個;切成長條狀或片狀, 皮帶面或河粉 一包, 大蔥 2根,切為段狀, 大蒜 2個,分別壓扁和切成沫狀, 姜 1塊, 切成片, 干辣椒 100g, 花椒 20g, 八角 2個, 香葉 3片, 桂皮 2個, 豆瓣醬 1湯匙, 醬油 2湯勺, 糖 6茶匙(30克), 鹽 適量
1準備好所有材料
2把油倒入鍋中,等油熱後將花椒下鍋,炸出香味後撈出
3將白砂糖下鍋並慢慢攪動,使糖充分溶解(要使糖熬至冒泡,火可以關小一些,以免糖燒糊)。到白砂糖燒化出現焦黃色
4將雞肉倒入鍋中,用大火立即來回不停翻炒,使每塊雞肉都能上到糖色。(此環節一定要耐心,雞肉會出水,一定要大火不斷的把雞肉中的水完全煸干)
5待到鍋中基本是純油,雞肉都呈金黃色時加入少許醬油(不易過多,因為已經有糖色了,醬油過多會破壞顏色)和一勺豆瓣醬
6隨後放入蔥段、壓扁的蒜、姜、干辣椒、桂皮、八角、香葉,來回翻炒約3-5分鐘。
7加水開燉, 水不易過多,剛好漫過雞肉即可
8湯開了之後將土豆倒入鍋中,並湯拌勻後一塊塊的擺放在雞肉上,現在的雞肉尤其是三黃雞都比較容易熟,肉都比較嫩,因此,燉是為了入味,先用大火燉6、7分鐘,然後用小火燉10幾分鐘;
9待到水分差不多快收干時,加入切塊的青椒,翻炒均勻即可出鍋,起鍋收湯,可嘗一下湯的鹹淡程度,再適當加入少許鹽(一般來說不用,醬油和豆瓣醬都有鹹味了),最後放入蒜末
10盛出雞塊,留湯放入皮帶面,攪拌均勻,放入盤底,上面再覆雞塊。
⌘ 雞的大小最好選擇在1-1.5公斤(2人份)或2-3公斤(4人份);若是一個人吃則可以選擇雞腿肉和雞翅(做普通盤一盤的量即可)。 ⌘ 最好選擇整隻雞,不要為了要求雞肉各個部位的質量而只選擇記得某些部位(如雞腿、雞翅等)實踐證明,整隻烹飪出的效果好(頭和屁股部位可切除)。 ⌘ 雞剁成塊狀,不亦過大(不容易入味兒)切忌過小(容易「糊鍋」)。我今個的剁的有點大了,因為比較喜歡大口吃肉,哈哈~ ⌘ 干辣椒,這裡要特別說明,辣椒的選取很關鍵,切忌選擇那種短的「朝天椒」要線狀辣椒晾曬成的「干辣椒」(大點的農貿市場乾貨調料處都有賣的)依據個人吃辣水平來定,一般100克即可。 ⌘ 切忌不要選擇圓頭狀菜椒,要細長尖狀青椒 ⌘ 油不亦過多但也不能太少,這個量沒辦法用詳細告訴大家,一般說來多了要比少了好; ⌘ 糖選擇稍微細一點顆粒的,顆粒大的不容易和油完全溶 ⌘ 蒜分別壓扁和切成沫狀,備兩次使用(壓扁的5-7個即可,沫狀3-5個即可)蔥蒜的多少依據個人口味調節,但實踐證明,適當多一些味道更佳; ⌘ 土豆等鍋中放入水後再切也來的及,入鍋前微微用涼水沖洗一遍即可。 ⌘ 切忌將土豆翻攪到鍋底或和雞肉混合在一起,那樣非常容易糊鍋, 一塊塊的擺放在雞肉上。 ⌘ 如果沒有皮帶面,可以像我一樣,用河粉來代替下。